作者:依利特 来源:液相售后 2025-10-29 10:23:02
分析型液相色谱仪(HPLC)作为实验室精密分析仪器,广泛应用于医药、食品、环保、化工等领域。正确的日常保养与维护不仅能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,还能显著延长仪器使用寿命,降低维修成本,避免因仪器故障导致实验中断。本文详细整理分析型液相色谱仪日常保养维护要点,助力实验室人员规范操作,提升仪器运行稳定性。
一、日常使用前的必查项目
每次开机启动分析型液相色谱仪前,需按以下步骤完成检查,排除潜在隐患:
流动相检查:确认所用流动相(如甲醇、乙腈、缓冲盐溶液等)存量充足,满足本次实验需求;观察流动相是否出现浑浊、沉淀或变色,若有异常需重新配制,避免污染色谱柱和系统。
废液瓶检查:查看废液瓶容量,确保剩余空间可容纳本次实验产生的废液,防止废液溢出污染仪器和实验室环境。
漏液检查:仔细观察仪器管路接口(如泵头与管路、进样器与色谱柱连接口、流通池接口等)是否有漏液迹象,若发现漏液,需及时拧紧接口或更换密封件。
色谱柱检查:确认色谱柱型号与实验需求匹配,查看色谱柱标签上的有效期和使用次数,若超过有效期或接近大使用次数,需评估是否更换,避免影响分离效果。
相关产品推荐:1、高效液相色谱仪 2、超高效液相色谱仪 3、制备液相色谱仪 4、专用液相色谱仪
二、关键部件保养细则(附故障处理)
分析型液相色谱仪核心部件的保养直接影响仪器性能,需针对不同部件制定专项维护方案:
1. 流动相管理(避免系统污染的核心)
流动相是 HPLC 系统的 “血液”,规范管理可减少 80% 的系统故障:
试剂选用:必须使用液相色谱级试剂(如色谱纯甲醇、乙腈)和二次蒸馏水 / 超纯水,禁止使用分析纯试剂,防止杂质堵塞管路和色谱柱。
缓冲盐处理:所有缓冲盐溶液(如磷酸二氢钾、乙酸铵溶液)必须预先用0.22μm 滤膜抽滤,去除微小颗粒;配制完成后需在 24 小时内使用,未用完的缓冲盐溶液需冷藏保存,再次使用前需恢复至室温并重新过滤。
脱气操作:流动相使用前必须彻底脱气,常用方法包括真空抽滤脱气(搭配 0.22μm 滤膜)或超声波脱气(脱气时间 15-20 分钟),避免气泡进入泵体导致泵压不稳、基线波动。
2. 吸滤头维护(防止泵体堵塞的关键)
吸滤头位于流动相瓶内,负责过滤流动相中的颗粒杂质,需定期检查维护:
堵塞判断:若开机后泵无法正常抽取流动相,或泵压明显升高,可拆下吸滤头,用注射器吸取少量流动相,尝试从吸滤头一端推入,若阻力过大,说明吸滤头已堵塞。
清洗方法:将堵塞的吸滤头放入异丙醇溶液中,超声清洗 20-30 分钟,去除杂质;清洗后用流动相冲洗干净,重新安装。
更换标准:若超声清洗后仍无法通畅抽水,或吸滤头出现裂痕、老化,需及时更换新的吸滤头(建议备用 2-3 个,避免临时缺货)。
3. 单向阀保养(稳定泵压的核心部件)
单向阀控制流动相单向流动,若出现故障会导致泵压波动、流量不准确:
检查时机:当仪器出现泵压不稳(波动超过 ±0.5MPa) 、流动相抽取困难或流量显示与设定值偏差较大时,需检查单向阀。
清洗步骤:关闭仪器电源,拆下单向阀,放入盛有异丙醇的烧杯中,超声清洗 15-20 分钟(注意:清洗时必须按单向阀原有安装方向放置,不可倒置,避免内部阀芯损坏);清洗后用异丙醇冲洗,晾干后重新安装。
注意事项:单向阀属于精密部件,拆卸和安装时需轻拿轻放,避免碰撞导致阀芯变形。
4. 泵头维护(仪器动力核心,专业操作优先)
泵头是 HPLC 的动力源,出现故障需谨慎处理:
漏液处理:若发现泵头漏液,应立即停止仪器运行,检查漏液位置(如柱塞杆密封处、管路接口);若为密封垫老化,需由专业维修人员更换柱塞杆密封垫,禁止非专业人员自行拆卸泵头内部部件。
日常保护:每次实验结束后,需用甲醇或乙腈冲洗泵头 30 分钟以上,去除残留的缓冲盐或腐蚀性试剂,防止泵头内部部件腐蚀。
5. 过滤器保养(保障色谱柱寿命)
仪器中的在线过滤器(如进样器前过滤器、色谱柱前过滤器)可过滤微小颗粒,需定期检查:
检查时机:当色谱峰出现拖尾、峰宽变宽或分离度下降时,需检查过滤器是否污染。
清洗与更换:拆下过滤器,将内部过滤垫片取出,放入异丙醇中超声清洗 20 分钟;若清洗后过滤效果仍不佳(如峰形无改善),需更换新的过滤垫片(建议选用与仪器型号匹配的原装垫片)。
6. 排液阀维护(避免漏液和压力异常)
排液阀(放空阀)用于仪器排气和冲洗,密封不严会导致压力异常:
故障判断:若排液阀出现漏液或密封不严,会导致泵压无法升高或压力波动,需检查排液阀内的密封垫圈。
维护方法:卸下排液阀的密封垫圈,用异丙醇超声清洗 10 分钟,晾干后重新安装;若垫圈出现磨损、变形(如表面有划痕、弹性下降),需及时更换新垫圈。
7. 手动进样器保养(保证进样准确性)
手动进样器是影响进样精度的关键部件,日常需做好清洁:
日常清洗:每次进样前后,需用二次蒸馏水冲洗进样针 3 次,再用甲醇冲洗 3 次,避免样品残留;实验结束后,需在进样器的 “装载” 和 “进样” 两种状态下,分别用甲醇持续冲洗 5-10 分钟。
漏液处理:若进样器出现漏液,多为内部转子密封垫磨损或污染所致,此时需停止使用,申请专业维修人员更换转子密封垫,不可自行拆卸进样器内部结构。
8. 流通池维护(保障检测灵敏度)
流通池用于检测样品信号,污染会导致基线漂移、灵敏度下降:
检查时机:当色谱峰出现基线噪音增大、峰高降低或无信号时,需检查流通池是否污染。
清洗步骤:参照仪器说明书,拆下流通池,取出内部的密封垫片和石英窗片,用异丙醇超声清洗 15 分钟(注意:石英窗片易碎,需轻拿轻放);清洗后按原顺序组装,确保密封良好,无漏液。
专业提示:若流通池出现破裂或石英窗片划伤,需联系仪器厂家更换,不可继续使用。
9. 工作站维护(保障数据采集与处理)
工作站(含计算机和软件)是数据处理的核心,需定期维护:
死机处理:若工作站出现死机,先关闭仪器电源,重启计算机,待系统稳定后重新启动仪器软件,检查数据是否正常保存。
异常排查:若软件运行异常(如数据无法采集、谱图无法显示),可更换备用计算机连接仪器,测试是否为硬件故障(如接口松动、采集卡损坏);若为软件问题,可重新插拔 USB 接口或卸载后重新安装仪器专用软件(建议提前备份软件安装包和驱动程序)。
数据备份:定期(如每周)备份实验数据和方法文件,避免计算机硬盘损坏导致数据丢失。

表1.关键部件常见故障与解决方案对照表
三、定期维护计划(按周期执行,提升稳定性)
为确保分析型液相色谱仪长期处于佳工作状态,建议制定以下周期维护计划:

四、注意事项与维护档案管理
操作规范:所有维护操作需严格按照仪器说明书执行,非专业人员禁止拆卸精密部件(如泵头、检测器),避免造成不可逆损坏。
试剂储存:流动相试剂需分类储存,挥发性试剂(如甲醇、乙腈)需密封保存,缓冲盐试剂需标注配制日期,防止过期使用。
档案建立:每次维护需详细记录维护日期、维护内容、更换部件型号、操作人员等信息,建立完整的仪器使用与维护档案,便于追溯故障原因和评估仪器寿命。
安全防护:维护过程中接触甲醇、乙腈等有机溶剂时,需佩戴手套、护目镜,在通风橱内操作,避免吸入有害气体;废液需分类收集,交由专业机构处理,符合环保要求。
通过严格执行上述分析型液相色谱仪日常保养与维护措施,可有效减少仪器故障发生率,保证分析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,为实验室的科研、检测工作提供稳定保障。无论是医药行业的药物含量测定,还是食品行业的添加剂检测,规范的仪器维护都是实验结果精准的重要前提。
仪器故障快速排查流程图
流程说明:
聚焦 3 类常见故障,简化判断步骤,直接指向核心解决方案,适配新手快速上手。

相关文章推荐